原始创新的差距
我们总该承认,进入数控机床时代后,我们大部分机床产品是参照国外的,甚至直接装上了国外的部件。但对机床结构为何采用这样的布局,机床参数为何采用这样的设定,机床功能为何采用这样的配置,很少深究,因为我们确信这样的设计已经被验证过,可以直接采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影响了我们对产品起因的深刻了解及缺乏对用户工艺需求的理解,影响了我们对机床设计依据的探究,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缺乏对产品关键点的深刻认识,从设计到制作及销售的各个环节没有严格做到位,当然会产生差距。
制作精良的差距
几年前讲这点时更多地将其归结为制造手段的落后,如:加工设备不好、制造环境不行等。随着近几年机床企业技改力度的加大,国内企业在加工设备及制造环境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有些关键的制造设备与国外企业基本相同,新建的厂房也具备了温控条件。但是,我们的员工队伍则是一只年轻的队伍。一名来访的欧洲客人在参观完车间后曾对我说:贵企业在产品品质方面的压力不小。问其缘由,这位客人提到:你们车间的员工大多数都在30岁之下,但机床制造要的是经验。
采购环境的差距
这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国产的机床价格要大大低于进口产品才有竞争力,但关键的部件还得进口。我们真的羡慕国外的同行,他们总有令人在功能上与品质上完全可信赖的供应商。但是在国内的采购环境下鱼龙混杂,如何确保产品的性能?看来企业具备自有的品质鉴别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要新的投入。另外一个办法就是与供应商一起成长,前提条件是,我们对产品的关键点有十分透彻的把握,品质的底线不会轻易让步。
交钥匙能力的差距
我们很难挡住国外机床产品的进口,一个原因是用户采购的不仅仅是机床,而是附着在其上的工艺技术。在这一点上,我们缺乏一个与用户一起成长的历史过程。国外机床厂商是在追求不断满足用户因自身发展而不断提出的新需求下而发展成长的,如同前面所提到,产品是在不断出现新需求下逐步成熟的,如果付出努力并持之以恒,就会形成品牌,才会使用户一有需求就会想到你的产品。如果我们在机床的使用上不能向用户保证我们的产品是解决他们工艺需求的最好方案,就不会获得用户的信任。